蓝牙发射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有效工作距离也可达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对它 已不再陌生,它也是目前数码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蓝牙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在连接各种设备的时候不再被繁多的数据线所束缚,比如音响、电脑、鼠标、键盘,甚 至是汽车。这技术是在两个设备间进行无线短距离通信的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也能够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 速高效。
蓝牙技术联盟于今日早些时候正式推出了全新的蓝牙5.0数据传输标准,与目前实行中的蓝牙4.2LE版本相比,蓝牙5.0的数据传输速度将提升为原来的两倍,速度上限达到24Mbps。与此同时,蓝牙发射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有效工作距离也可达到300米。此外,新的技术还允许设备在没有进行配对的前提下,直接接收如广告、位置信息等信标数据。该标准推出后,将会与全新的Wi-Fi HaLow标准形成竞争关系,后者主打低功耗。
近日,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公布蓝牙4.2核心技术标准,据悉,新技术可以增强隐私保护,加快数据传输速度,使设备通过蓝牙接入互联网。从这项技术的诞生至今天,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更新,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蓝牙技术的发展史吧。
蓝牙4.2,已经经过8个版本的更新,分别为1.1、1.2、2.0、2.1、3.0、4.0、4.1、4.2。
蓝牙1.1标准
1.1 为最早期版本,传输率约在748~810kb/s,因是早期设计,容易受到同频率之产品所干扰下影响通讯质量。
蓝牙1.2标准
1.2 同样是只有 748~810kb/s 的传输率,但在加上了(改善 Software)抗干扰跳频功能。
蓝牙2.0标准
2.0 是 1.2 的改良提升版,传输率约在 1.8M/s~2.1M/s,开始支持双工模式——即一面作语音通讯,同时亦可以传输档案/高质素图片,2.0 版本当然也支持 Stereo 运作。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luetooth 2.0+EDR标准,该标准在2004年已经推出,支持Bluetooth 2.0+EDR标准的产品也于2006年大量出现。
虽然Bluetooth 2.0+EDR标准在技术上作了大量的改进,但从1.X标准延续下来的配置流程复杂和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蓝牙2.1标准
2007年8月2日,蓝牙技术联盟今天正式批准了蓝牙2.1版规范,即“蓝牙2.1+EDR”,可供未来的设备自由使用。和2.0版本同时代产品,目前仍然占据蓝牙市场较大份额,相对2.0版本主要是提高了待机时间2倍以上,技术标准没有根本性变化。
蓝牙3.0标准